答疑解惑
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病虫害如何进行防治
发布时间:2013-03-13近十年来,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,但由于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规模大,班组人员构成复杂,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越来越成为困扰工厂化栽培的难题。
由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主要原料也仍然是棉壳、玉米芯、木屑、米糠、麸皮等农作物副产品,这些原料也非常适合各类杂菌生长,其生长速度和适应能力比食用菌菌丝的强的多。特别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在完全封闭的培养和栽培环境中生长,这种人为创造的食用菌生长最适温度和湿度,也更利于许多杂菌的生长。而使用农药又很难完全控制病虫害的发生,况且杀菌剂和杀虫剂的使用,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不容忽视,因此在各个生产环节加强卫生管理,降低有害微生物的发生,全员树立以防为主的意识,是致为关键的因素。
一、全员培训
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建厂之初,一定要进行全员培训,因为食用菌栽培的特殊性,一个环节的微小失误就可能导致毁灭性损失,让以防为主的意识深入人心,建立一系列明确的奖惩制度,从源头上截断污染源。
二、食用菌工厂化的设计
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建厂设计首先要考虑污染问题,厂区周围环境是否有不利的污染源(尤其是在城区结合部),接种净化区的方位、与灭菌区间和养菌区间的衔接以及与废料处理区的距离和隔离措施,病虫防治应是食用菌工厂化设计者最优先考虑的课题,其次才是优质高产。
三、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一些建议
1、 生产环境的卫生管理
厂区必须定期清扫、杀虫和消毒,形成制度,而不是出了问题再去改善。每批次栽培结束后,对地面、墙壁和床架冲洗干净,并进行杀虫灭菌处理。保持清洁卫生的环境,废料一定要及时运出厂外,一些厂家为了节省能源代替煤炭燃烧对培养基灭菌,不失为一个好办法,但应考虑与接种区间太近对接种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问题。
2、操作者的卫生管理
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带入杂菌是食用菌工厂化发生病害的主要原因,杂菌通过操作者服装带进生产区域。因此进入操作区域必需更换清洁的衣服和鞋子,减少病虫的传播途径。
3、培养基的处理
杀菌锅的容积、型号、放置数量的不同,培养基灭菌效果也有差异。设置适宜灭菌程序,以彻底杀灭培养料中所有的微生物。
4、 菌种的处理
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由于规模大,菌种更要经过严格挑选,要求菌丝活力强、无任何污染。否则宁可停产也不可勉强应用。
5、养菌期间的管理
菌丝未封面之前特别容易引起杂菌污染,定期检查,发现污染及时挑出。根据不同品种创造适宜的温度、湿度、空气及光照条件。
6、出菇期间的管理
出菇期间需要较高的湿度,一般在90%以上,高湿环境容易导致杂菌大量繁殖引起病害蔓延。因此发现有个别病例应及时挑出,以控制病害蔓延,并及时进行分析化验,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。
7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虫害的发生和控制
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,虫害未能在早期发现和有效控制,同样会导致毁灭性损失。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厂区内的培养料和菇体要清扫干净;培养间在进料前一定要进行杀虫处理,尤其是对螨虫的防治;对进出风口安装防虫网。
(绿富食用菌培训基地整理)
学习食用菌技术电话/微信:18134707011,了解食用菌培训课程
- 上一篇:工厂化生产黑木耳,场地如何设计和布局
- 下一篇: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优势分析